民生银行关联贷款一向受到市场高度关注。对此,民生银行执行董事、副行长袁桂军3月28日在2022年度业绩交流会上回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,民生银行持续强化关联交易管理分层履职、完善管理机制,注重夯实管理基础,积极提升关联交易数据治理水平,确保关联交易合规审批、公允开展。
(资料图片)
袁桂军透露,泛海集团诉讼事项不会对民生银行业务、股权稳定性、声誉等方面产生实质影响。
泛海集团诉讼事项
不对该行业务产生实质影响
袁桂军在回应中证报提问时透露,截至2022年末,民生银行对泛海集团的贷款余额212亿元,较2021年末减少0.19亿元。泛海集团的房地产业务在整体经营中占比较大,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,经营困难,目前主要通过资产处置偿还债务,困难短期内难以缓解。
民生银行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主要有:
管控集团授信额度,持续压降授信敞口;
保障该行债权,推动泛海加快资产处置,并对部分子公司提起诉讼;
增提减值准备,提升风险抵补能力。
“泛海集团诉讼事项不会对民生银行业务、股权稳定性、声誉等方面产生实质影响。后续,我行将按照上交所和联交所要求及时披露相关信息。”袁桂军说。
袁桂军介绍,除泛海外,其他关联股东情况较好。截至2022年末,该行七大股东关联集团共获最高授信额度1088.05亿元,贷款余额合计626.88亿元,较2021年末增加27.85亿元,主要为大家人寿增加所致。“我行严格按照监管要求,依照法律、法规和本行内部规章制度对关联交易实施有效管控,股东贷款均要求提供足额抵质押或担保,并按照预期信用损失足额计提拨备,贷款风险整体可控。”他说。
对于民生银行在关联交易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,袁桂军介绍,一是强化分层履职,二是完善管理机制,三是完善关联方名单,四是强化系统建设。
董事长高迎欣:
对未来健康可持续发展充满信心
“坚持长期主义,保持战略定力。”说明会上,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介绍了民生银行改革成效和竞争优势。他表示,民生银行均衡考虑规模、质量、安全三方面,推进全行稳健、可持续发展。摒弃追求短期业绩导向、速赢策略的短期思维,回归业务发展本源,将银行发展融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中,更加注重基础客户经营、客群增长,更加注重提升基础产品和服务能力,更加注重全流程客户服务,致力打造极致客户体验。通过基础能力的提升,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
高迎欣表示,民生银行坚定调整业务结构和发展模式,坚决压降高成本结构性存款、非标投资、表外业务以及不规范代销业务。这些压降和调整,必然带来规模和收入的下降。同时,该行通过强化核心基础业务,补充主动调整压降造成的缺口。“虽然这些变化目前尚未完全体现在财务指标中,但结构调整消除了未来的风险隐患,有利于长远发展。”他说。
高迎欣还介绍,民生银行建立了全新的战略客户营销模式,将战略客户作为“牛鼻子”,与客户建立“总对总”关系,并通过战略客户营销体系,将业务延展到其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及个人客户群体。通过优化全行客户分层营销模式,有效转变考核和激励方式,分支行更加专注于开拓中小微客户。
高迎欣强调,过去几年,民生银行面临一定的困难和压力,经过近几年保持战略定力、坚定推进利在长远的根本性变革,全行上下目标一致,战略清晰,对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充满信心。
预计不良资产处置规模大幅下降
“民生银行以连续三年、每年千亿的规模,持续推进不良资产清收处置,全行资产质量稳固向好。”高迎欣介绍。
袁桂军表示,2022年民生银行实现不良贷款额、不良贷款率、逾期贷款额、逾期贷款率比上年末“四降”。2022年累计清收处置不良资产1010.44亿元,其中不良贷款处置840.76亿元,各种处置方式中,各类现金清收420亿元,超过42%。同时,新发放贷款不良率较低。近三年、近两年和近一年公司类新发放贷款不良率分别为0.42%、0.33%和0.19%。
“集团资产质量态势稳固向好。”袁桂军说,总体上看,该行存量风险基本化解,增量风险防控有效,预计2023年不良资产处置规模同比将较大幅度下降。同时该行将继续推进风险内控管理体系建设,夯实风险管理三道防线,预计整体资产质量相关指标将延续稳固向好态势。
民生银行副行长李彬在回应该行2022年营业收入下降时表示,这既有外部环境的影响,也有结构调整的因素。受外部环境影响,房地产贷款日均同比减少,而且房地产贷款重定价收益率下降较多。在投资方面,进一步降低了非标投资和ABS投资规模。2020年以来持续降低非标投资和ABS投资规模,同时增加流动性较强、安全性较高的利率债配置。
“虽然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,但是资产结构更加安全稳健,所承担的信用风险有所降低,有利于改善资产质量,为未来健康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。”李彬说。
对于存款成本率上升,李彬解释,上升主要体现在2022年上半年,对此,民生银行积极采取措施加强负债管理,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,人民币存款成本率逐季环比下降,存款成本边际改善。
关键词: